EN
2016
八月一日

古調今情—饒宗頤藝術經典特展

IMG_5321.JPG

2016072920254938005.jpg
「古調今情—饒宗頤藝術經典特展」,2016年7月29日在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開幕,展出饒教授100幅書畫作品和文獻史料。饒教授是香港大學榮休教授,兼任西泠印社社長、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,既從事研究中國古代書畫和古典詩詞,創作時亦能融古鑄今,形成了自家獨特的藝術風格。

2016072920224964273.jpg

IMG_5312.JPG

饒教授寫下「萬古不磨意,中流自在心」,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和追求。 「我是彈古琴的。有一次,和學生在海上彈琴,做了兩句詩。『萬古不磨』,就是中國人講的『不朽』,中國人講求『三不朽』,分別是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」饒教授解釋,「『自在』,是佛教的話。寫心經時,第一句就是『觀自在菩薩』,『自在』,要像觀世音一樣。『中流』,在水的中央,說明有定力,有智慧,有忍耐,有六個波羅蜜,(即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這是學佛者到達彼岸的無上法門)。就是要保持一種自在的心,是一種境界。」

IMG_5303.JPG

IMG_5308.JPG

IMG_5313.JPG

點擊連結看更多活動照片及畫作
雅昌快讯

美術報

 

《古調今情:饒宗頤作品史料集》

SKMBT_C364e16082913310_0004S.jpg

〈古調今情 從吾所好〉

洪楚平 廣東省文聯專職副主席

古調今情,明心見性;如是我聞,雅潔閑逸。時常讀讀饒宗頤教授的書畫與詩文,美不勝拾,留連忘返。正如季羨林教授在《清暉集》序中說:「選堂先生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,世界五洲已歷其四;華夏九州已歷其七;神州五岳已登其四。先生又為性情中人,有感於懷,必發之為詩詞,以最純正之古典形式,表最真摯之今人感情,水乳交融,天衣無縫。先生自謂欲為詩人開擴境界,一新天下耳目,能臻此境界者,并世實無第二人。」饒教授更自書詩文詞畫,相得益彰,莫逆於心。

饒教授以求是、求正、求真為治學之道;又以「萬古不磨意,中流自在心」遊於藝,從而達到陶鑄古今,造化心源,學藝融通,天人互益。吾有幸多得饒教授手澤,更親聆饒教授訓諭,若當年得恩師賴少其之教一樣,刻骨銘心,只是吾本性愚拙,難承師學師藝,唯有廣而播之,略為一木一石之勞而已。十二年前,在廣州藝術博物院賴少其藝術館再舉辦饒宗頤教授藝術經典特展,饒教授已高壽百齡。吾能參與其中,幸甚幸甚。藉此特抒言之,展出不少作品乃饒教授所贈或得之特別機緣,有的長年掛在工作室中,可謂日日晤對,時時品味之,足以忘憂也。記得顧隨先生《中國古典文心》中有言:作品亦有品格,好書「天」「地」都寬,寬綽有餘。此是中國藝術文學的靈魂。又言:文學中最高境界往往是無意。無意之為意深矣,愈玩味,愈無窮;愈咀嚼,味愈出。此亦可謂經典之經典之義也。

大家藝術大家欣賞,饒教授自幼至今十分欣賞中國古典文學藝術,心追手摹,為吾輩樹立榜樣。再借用顧隨先生文話:「初學者先懂言中之物,後憧物外之言。讀書:(一)茫然;(二)了解 (言中之物,內容);(三)欣賞 (物外之言,文章美)。」微言大義,孔子曰:「興於詩,立於禮,成於樂」古調頗可愛,今人不豈不彈。吾輩既愛古人更愛今人,如林散之先生所言:「應從有法思無法,更向今人証古人。」以古人之規矩,開自己的新風貌。通過饒教授學術藝術特展,讓我們加深認識,講求托物言志,寓理於情;講求言簡意賅,凝煉節制;講求形神兼備,意境深遠。讓我們更強調知、情、意、行相統一的美學精神。讓我們堅守藝術情操,承傳文化基因,引領時代風尚,為人民而抒情而創作。讀書學習,繼承創新,正所謂「取法於上,僅得為中;取法於中,故為其下。」有志於此者,自當講品位,重藝德;樹正氣,揚美德;善養性,為大匠。朱光潛先生說:「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,一半是匠人。他要有詩人的妙悟,要有匠人的手腕。妙悟來自性靈,手腕則可得於模仿。」吾輩亦步亦趨又何妨,為文為藝,如不可求,亦可從吾所好。文以載道,善莫大焉。

SKMBT_C364e16082913310_000102S.jpg

1980年代初,賴少其伉儷與饒教授的合照